甚麼都不說,這本書,我一定會買,一定會閱畢。為我們有一位真正了解大義,了解民主,愛國、愛民的總書記致敬。
(蘋果日報)
|
|||||||||||||
【本報訊】「6月3日夜,我正同家人在院裏乘凉,聽到街上有密集的槍聲。一場舉世震驚的悲劇終於未能避免地發生了。」六四事件20周年前夕,以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長達30小時口述錄音整理而成的回憶錄終於面世,親口訴說他無法阻止六四鎮壓的哀傷:「無論如何,我都拒絕做一個動員軍隊鎮壓學生的總書記。」一番真情的告白,讓世人看到這位中共改革派領袖的道德勇氣和良心。 北京1989年4月爆發學潮,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主張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平息事件,但未能得到垂簾聽政的中共元老鄧小平及時任總理李鵬等人的支持。5月19日清晨,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看望絕食學生,自此退出公開場合,其後被革職、軟禁,直至2005年1月病逝。 質疑中共高層決策 趙紫陽被軟禁近16年,並未放棄對六四事件的反思及對中國政治、前途的思考,更在三位友人幫助下,自1992年開始口述有關思想,用錄音方式記錄下來。錄音帶一共有38盒,直至近期才被帶出境,節錄成書,中文版書名為《改革歷程》,預定本月在香港出版。 趙紫陽回憶錄的英文版已率先發售,書名為《PRISONER OF THE STATE》(《國家囚徒》),由趙紫陽前秘書鮑彤的兒子鮑樸及妻子繙譯,共分六章,分別談及六四大屠殺、軟禁生涯、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和政治改革、中共政治局的鬥爭及自己被迫下台的過程。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昨日接受本報電話查詢時表示,知道有這批錄音帶,但不知道出書的情況,不過,相信出書是合法的。 趙紫陽的 回憶錄用了相當多的篇幅說明中共高層針對89民運的決策,並提出三項質疑:第一,經過多年審查後,還有甚麼材料可說明當年的學潮是有領導、有計劃、有預謀 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政治鬥爭」?第二,「說這場動亂的目的是要顛覆共和國,推翻共產黨,這方面又有甚麼材料?」學生未利用最容易煽動群眾的物價問題,可見 他們知道物價問題涉及改革,因支持改革而未加以利用。第三,「將六四定性為反革命暴亂,能不能站住腳?學生一直是守秩序的,不少材料說明,在解放軍遭到圍 攻時,許多地方反而是學生來保護解放軍。」 提到與鄧小平分歧 趙紫陽始終認為,學潮是「要我們改正錯誤,而不是要根本上推翻我們的制度」。早在1989年6月,中共舉行十三屆四中全會討論李鵬提出將趙紫陽革職的建議,趙在會上發言時就強調:「學生提出了擁護憲法,推進民主,反對腐敗等口號。這些要求黨和政府的主張基本是一致的,我們不能拒絕。」1997年9月,趙紫陽又寫信給中共十五大主席團和代表,要求平反六四。他強調:「對於六四事件的重新評價問題,遲早是要解決的。即使時間拖得再久,人們也不會淡忘掉的。早解決比晚解決好,主動解決比晚解決好,在形勢穩定時解決比出現某種麻煩時解決好。」 在回憶錄中,趙紫陽也未迴避與鄧小平等人的政治分歧:「鄧小平堅持專政的好處,說民主只是空話。」 促實行議會民主制 1987年初,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因被指摘反對自由化不力而被迫辭職,中共元老及極左勢力掀起大規模的反自由化運動。接任總書記的趙紫陽頂住壓力,不搞運動擴大化、不涉及經濟領域,而且盡量避免或減少傷害人。他說:「如何少處理人,不過多傷害人,這也是當時面對最頭痛的問題。」對於中國改革的前路,趙紫陽甚 為推崇西方的議會民主。他說:「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,不僅要實行市場經濟,還必須實行議會民主這種政治制度。不然的話,這個國家就不可能使它的市場經濟 成為健康的、現代化的市場經濟,也不可能實現現代的法治社會。就像許多發展中國家,包括中國,出現權力市場化,社會腐敗成風,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。」趙紫陽認為,中國如果要實施議會民主,需要取得兩個突破,一是同意中共之外的其他政黨的發展和新聞自由,二是實現黨內民主,包括接受民主選舉及用民主的方式改造自己。
(明報)
|